学生 |  教工 |  校友 |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科研路上】②:科研就像是解密,探寻未知的过程是有趣的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5日 16:55     作者:刘丹 兰洲 邱振鹏 余坤     来源:      阅读:[]     编辑:陈依 张应钱 张斌 李茜

本网讯 本期,我们邀请药学院4位青年教师代表,畅谈他们对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做好科研工作的心得与体会。

刘丹: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湖北省“科技副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参与其他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收录近20篇),获成果鉴定1项及授权发明专利2项。

兰洲: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及其他各类项目5项,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n Rheum Dis》《Food Chem Toxicol》《Front Pharmacol》《J Ethnopharmacol》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10余篇);参编教材2部,专著3部。

邱振鹏: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及其他各类项目6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包括研究领域Top期刊论文3篇)。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省级创新创业比赛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余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它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5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记者:近年来您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国自然”),可否分享您的经验和心得?申报时您觉得最重要的环节和内容什么?

刘丹:研究思路、研究基础、申请书准备都很重要。研究思路的创新是关键;研究基础,直接体现是发了多少文章,出了多少专利,建了多少标准等,这需要我们在科研一线扎实锻炼,多做实验、勤写文章;申请阶段,要仔细阅读当年的申请指南,尽善尽美地制作标书。

兰洲: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勤思考,时刻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申报前仔细阅读当年的指南,也可以浏览历届已获批项目的题目或摘要,结合自身方向和基础确定选题。我认为申报时最重要的是撰写科学问题和研究思路,要抓住核心问题,找出本质规律。科学问题注意凝练,切忌表述冗长、拖泥带水,和研究内容混淆。

余坤:项目申报最好提前半年开始准备,如果前期基础不太扎实,这段时间就要开始相关研究,获得一定结果作为申报基础。多位老师都提到了科学问题的撰写,我认为这是申请书的“灵魂”,立项依据、研究目标、研究方案等是围绕科学问题来设计和阐述,因此要反复打磨,一定要具体、明确、切中要点。

邱振鹏:选题很关键。以医学科学部基金申请为例,如果脱离了临床实际,可能难以获得资助。在阅读近几年申请指南时,应注意申请资助导向变化,同时全面了解各学部的申请方向与代码,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以我获批项目的经历来看,坚持自身方向,积累研究基础和具有关联性的研究成果,在基金资助的研究中不断发现新的科学问题,是获得持续资助的关键因素。


记者:您认为申报国自然和申报其他科研项目有哪些不同,需要注意哪些侧重点,以提高申报的中标率?

刘丹:评审机制不同。目前学校申报国自然没有名额限制,即使不中,也能拿到3-5位专家的评审意见,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指导和启发。其他项目一般要经过单位遴选,是有限额报送评审。其次,国自然要求的研究广度和深度相较于其他项目更高。

余坤:国自然比较注重创新性,尤其是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性。这点在申报书上占比虽然不高,但很重要,需要好好提炼。

邱振鹏:医学科学部申请指南明确指出,鼓励针对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的基础研究,强调研究的原创性,避免无创新性思想而盲目追求使用高新技术和跟踪热点问题的项目申请。我认为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不等于创新性,学术思维的创新性才是关键。

兰洲:国自然注重创新。创新难,原创更难。要想基金项目中标,关键是平时要深度思考凝练出关键科学问题。另外申报时心态一定要好,基金能不能中,也有运气成分。今年不行,来年再战,愈战愈勇,终有收获。


记者:您认为申报国自然的重要性和意义体现在哪里?它能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和职业生涯提供哪些帮助?

刘丹:一方面,有了项目,就有了科研经费,能更好地开展研究。另一方面,获批后能极大地增强科研人员信心,提升我们的学术影响力,对行业、学科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

兰洲:国自然的获批可以为初入职场的个人提供第一笔可观的经费,也是个人在学术界得到认可的重要信号。

邱振鹏、余坤:国自然是青年教师科研事业的“第一桶金”,也是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重要开端。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中,国自然主持与完成情况也是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学术人才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记者:在申报项目和开展学术科研的过程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丹:我逐步明确了研究方向,能够更好地培养研究生,为中药学发展贡献一份力。我觉得这是一名科研人员的真正价值。

兰洲:科研教会我坚定信念。我的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主要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和痛风展开。读博期间,我有过换领域的想法,但随着研究深入,我想在这个领域切实解决问题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何从中医药中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我追寻的目标。

邱振鹏:我锻炼了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并在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中不断提升学术认知和研究策略。

余坤:申报国自然是对当前科研工作的总结、提炼和提升,也是对后续科研工作的规划。我认为科学研究就像是解密,探寻未知的过程是有趣的。

“勤奋”“坚持”“创新”是他们建议的关键词。

刘丹、兰洲:勤思考,肯劳动,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邱振鹏:关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学术思维,形成系列成果。

余坤:结合我自身的体会,建议大家在做科研工作时一定要围绕一个问题深入开展研究。





上一条:王平教授荣获第三届“岐黄中医药传承发展奖”传承人奖

下一条:校党委书记唐峻看望慰问奋战在科研一线的高层次人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