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策划报道 >> 正文

【喜迎十九大 共兴中医业系列报道(一)】立德树人 在人才培养中坚守教育初心

2017年10月17日 12:04  点击:[]

万众瞩目的党的十九大即将在2017年10月18日胜利召开。五年来,中国道路越走越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夺取了新的伟大胜利。

五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相继颁布,“健康中国”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中医药事业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作为湖北中医药高等教育龙头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始终与国家、社会发展同向同行,以办人民满意的中医药教育、以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传承创新、开拓进取,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承担应尽职责,践行使命担当。

10月16日,学校特推出“喜迎十九大 共兴中医业”系列报道,盛会在即,回首过去,面向未来,惟有众志成城,砥砺奋进,方能以实际行动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中医药高等教育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造就大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学校将中医药文化、荆楚文化与大学文化相结合,系统梳理中医药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勇担传承弘扬李时珍精神重任,深化师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潜在力量和当代价值的认知认同,激励师生缅怀先圣,立中医志、铸中医魂、兴中医业。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面旗帜管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不懈”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树立到每一个课堂,飘扬在每一名师生心中。 

                   

2017年6月,学校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湖北中医药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四个服务”根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党章照我行”学生党建工程、“中层以上干部联系一个班级”活动,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在平等沟通、互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校党委书记王祚桥与联系班级学生互动交流

学校强化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三大教育框架下的励志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诚信教育,构建学习、养成、体验、创新“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将弘扬大医精诚师德师风,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相结合,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探索中医学拔尖人才培养特色之路

1962年,学校从1958级中医学专业中挑选14名学生组成“师带徒”班,跟随学校中医名家读经典、上临床,开启了半个多世纪“院校教育结合师承”的探索与实践,凝练而成“传承和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办学理念。

2004年以来,先后开设“中医教改实验班”、“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班”、“中医学5+3一体化班”,强调“院校教育中结合师承、课程体系中突出经典、实践教学中强化临床、评价模式中鼓励创新”。 

在国家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背景下,学校遵循中医药高等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建立“三段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体系和“七个环节”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追求“做上工”,探索“读经典、重传承”的中医学拔尖人才培养特色之路。 

学校注重选才(选拔中医信念坚定,具有较强中医学术传承能力、较强中医创新能力的学生)、育才(采取“班级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突出个性化的管理和培养机制)、评才(形成成绩、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评价体系)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研究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中医思辨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

通过优化中医药课程,达到基础与临床课程的“三段式”贯通。在中医基础课程学习阶段,运用人机对话的方式与模拟病例互动交流,训练学生问诊技巧、采集病史能力。在中医经典课程学习阶段,突出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经典教学,夯实医学人文底蕴。要求学生熟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经典著作,鼓励学生学经典、背经典、用经典。开设伤寒、金匮、温病名医医案精华选讲等课程,引导学生阅读、研讨古代名家医案。在临床课程学习阶段,充分运用病案教学,按照“临床表现—审证求因—理法方药”的临床诊治规律,突出“识证、立法、用方”3个关键步骤,反复训练,提高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校党委书记王祚桥为附属荆门市中医医院揭牌

 

校长吕文亮为教学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授牌

医教协同、校院双主体的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更为学生实现“大医精诚”梦保驾护航。学校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探索院校教育与毕业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通过课程实验、预实习、跟师临床、课程见习、教学实习、临床技能实训、毕业临床综合实习“七个环节”的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学生在中医临床实训中心开展实训课

学校建有人体标本馆、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等特色场馆园区,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中医诊断虚拟实验室、中医四诊客观化实验室、针灸实验室、护理临床实训中心、计算机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场所,与省内外各大医疗机构合作建有直属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合作实习点等146个临床基地,积极开展“床边教学”,力求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多年来,学校中医药高等教育层次不断提升,实现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多学科全覆盖,形成了中医中药并举、文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在湖北省属高校最先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持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加大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加强一流教材建设,建立完善与教学质量挂钩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人才培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督导、教学评估、课程评估和教学质量年度发布制度。

学校2007年入选国家“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5年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首批改革试点高校,是同时承担3个改革试点项目(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3’一体化”、“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面向基层的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5所中医药院校之一。中医学专业获批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弘扬时珍精神、培养中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研究”等5项教研课题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培育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大批执着不悔、开拓奉献的一流中医药人才。学校成为《伤寒论》全国统编教材多版主编单位、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六版)主编单位。师生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一等奖。

             

中药香囊研发中心大学生创业基地

 中药驱蚊香囊、针灸实训考核仪等一批创新创业成果涌现,学生屡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天堰杯”等赛事大奖,学校连续6次获湖北省“挑战杯”竞赛“优胜杯”。三年来,4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毕业生就业率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

 

全国优秀社团国学社还原古礼祭奠药圣李时珍

校园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涵养着师生文化自信。“杏林国学讲坛”等3个特色文化项目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表彰,连续2届获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最佳组织奖。大学生传统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时珍祭”、“读书月”、“知书林讲堂”、中医经典诵读比赛、“悦读中医”等特色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网络编辑:张璐

上一条:【喜迎十九大 共兴中医业系列报道(二)】人才强校 在榜样示范中铸就大医精诚 下一条:【审核评估系列策划报道(三)】不忘初心 李时珍精神照亮中医梦

关闭

推荐资讯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