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奋斗故事 >> 正文

【科研路上】③:享受和珍惜沉浸在科研里的快乐

2022年02月10日 20:35 陈雨 黄攀攀 姜霞 李玉桃 沈昕

本网讯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正在紧张进行中。本期,我们邀请中医临床学院青年教师代表陈雨教授,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代表黄攀攀教授、姜霞教授,检验学院青年教师代表李玉桃副教授、沈昕教授分享他们的申报经验与科研感悟。

陈雨,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

黄攀攀,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及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武汉市科技局项目等多项课题。

姜霞,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urobiol. Aging》《Sci Rep.》《J Neuroche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

李玉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批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级基金多项。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 Anal. Chem.》《Sci. Rep.》《J. Electroanal. Chem.》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2篇,参与发表SCI论文10多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与出版书籍3部(副主编一部)。

 

沈昕,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多项。

 

记者:近年来您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国自然”),可否分享您的经验和心得?申报时您觉得最重要的环节和内容什么?

陈雨:我的选题思路源自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同时围绕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尽量做到“以教启研”“以研促教”“教研融合”。申报准备期间可以梳理以往中标的课题,避免重复,尽可能多地从新的文献跟踪中提炼思路和内容,保证创新性。标书制作要尽早,反复修改,多“回头看”,减少低级错误。

黄攀攀:国自然申报是一个长期积累准备的过程。在选题思路上,建议根据已有研究基础,结合所在学科领域热点,进行延伸或发散,并体现创新。可以定期阅读文献,追踪所在学科领域热点问题和新技术新方法。当然,前期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积累,把科学发现用科学语言逻辑清晰地呈现出来。在标书写作上,要注重逻辑性和层次感,并随时点题,语言文字、图表制作都要精雕细琢,避免“假大空”。

姜霞:博士毕业的当年,我第一次申报了国自然的青年基金。首先确定的是要延续研究生期间的研究领域,但选什么题、具体要写什么,很长时间都处于“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煎熬中。正式动笔前,我在pubmed上阅读了大量文献,把所有相关文献的标题、摘要都快速过了一遍,再把感兴趣的文章下载后仔细阅读,同时把每篇看过的文献首页标题、摘要、重要信息进行截图,并将文献命名保存在word中,以便查阅和插入文献。要注意文献中既要有经典文献,也要有新文献,体现申请人具有及时追踪国内外同行研究状况的意识。

“万事开头难。”文献调研是申报过程中最耗时最费劲的步骤。调研后,把握了学科研究热点,渐渐地就会有头绪。青年基金主要看博士期间的工作,面上基金看课题组系统性的研究基础。选题前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和科研背景,而不是仓促决定。选准题目,标书撰写就有了方向。

关于申请书,如果想打动别人,一定要先打动自己。撰写时,要注重评审专家的阅读体验,怎么强调细节都不为过,包括文字排版时的行距、文献标注的格式,都要一字一句推敲,要花大力气修改。醒目的标题和精炼的摘要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众多的评审材料中,一份精美的文字材料很容易获得评审专家的印象分。

李玉桃:国自然申报需要长时间的准备,特别是申报面上项目,不是临阵磨枪就能做好的。在平时的科研工作中要不断思考所研究领域还有哪些难点,如何结合实际来解决。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有了想法,申报时好好写标书,精雕细磨,会事半功倍。

沈昕:选题要有前瞻性,一般来源于前期科研实践。前期的研究方向,包括所发表的论文,最好能与所申请项目相关联,而且尽量集中,不要太多太散。要重视和尊重评审专家的意见,再次申报时尽量修正和规避,这能使申请书的质量大大提高。一次申请不中后,尽量不要随便更换方向,可以根据评审意见将申请书好好打磨,或在原有的研究方向上寻找新的科学问题,以免失去在研究基础上积累的优势。

 

记者:您认为申报国自然和申报其他科研项目有哪些不同,需要注意哪些侧重点,以提高申报的中标率?

陈雨:相对于其他项目,国自然在评审保密性、公平性以及资助力度上是最好的。申报侧重点主要在基础工作方面,有高质量文章会对申报有很大助益。要认真研读当年的申报指南,揣摩其中的研究重点和资助倾向,这样有针对性地申报,中标机会也会相对提高。

黄攀攀:国自然更倾向于资助基础研究,这个特性决定了一个项目中标与否,最关键在于创新性。一是立意要新,抓住所在学科领域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二是研究内容要新,这是标书的关键,要有自己新的idea,在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上也要体现新,这就需要申报者多做积累、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姜霞:国自然的申请竞争激烈,每年仅有一次机会,对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一项难度不小的挑战。想要从中脱颖而出,两点很关键:一是申请人是否一直从事该领域的研究,是否有扎实的科研积累;二是前期工作基础和预实验非常关键。立论依据写得再漂亮,如果研究方案、前期基础和预实验结果不过关,虎头蛇尾,大概率也不能过。

李玉桃:国自然对于普通教师而言是目前最公平竞争的项目,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至少都可以去申报。不管报什么项目,一定要思考清楚项目能解决什么关键科学问题(确实是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有什么创新性。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基金申请就成功了一半。其次,研究思路要清晰,用合适的示意图和表格来代替繁琐的描述,让评委一目了然。最后,写作过程中要学习模仿优秀模板来行文,请行业前辈指点,不断打磨优化标书。

沈昕:国自然对创新性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前期的科研工作中,尽量追踪本研究方向前沿性研究进展,与自身研究内容相结合。


记者:您认为申报国自然的重要性和意义体现在哪里?它能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和职业生涯提供哪些帮助?

陈雨:申报意义,从大处着眼是对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使中医药这笔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续造福世界;从小处着眼,也会给我们的科研工作带来强大的助推力。

黄攀攀:国自然申报和中标,对于教师个人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做科研时,不应为了申报而申报,更要关注在教学和临床过程中产生的火花,特别是临床中的灵光一现。我在临床上主要治疗的是睡眠障碍相关疾病,如何阐释中医“阴虚内热”病因病机与睡眠剥夺的联系、“滋阴清热安神”治则治法的科学性,是促使我申报国自然项目的内在动力。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来阐释中医里的科学问题,把中医药推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运用中医,是每位中医人的使命和担当。只有钻研到一定层面了,科研之路才能走得更长远。

姜霞:申报国自然的过程是我们走向独立研究者最关键的一步,有助于研究者获取充足的科研经费,通过自由探索可拓展研究领域,形成较系统的研究方向。

李玉桃:在写基金申请书的过程中,你会不断思考,我的项目能够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创新性在哪?我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思考清楚这些问题,研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做实验和写文章都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如果能建立良性循环,那我们在科研路上自然也会越走越远。

沈昕: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自身发展和工作成就感需要科研来支撑,而申报国自然是开展科研工作所必需的助力。一方面,坚持科研能让我们及时学习和掌握本专业最新知识,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更好培养学生。


记者:在申报项目和开展学术科研的过程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雨: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持续的文献跟踪,发现现代科学研究在不断对中医的临床现象描述进行印证,也让我对自己所教的课程、所耕耘的专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更深厚的感情。

黄攀攀:2015年的国自然,是我个人第一次申报国家级项目。当时,我博士毕业已有5年,对国家级项目的申报流程、技巧和重点有了全面的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为了写好文本,我字斟句酌,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刷牙时,都在想标书里的某句话怎么写更条理通畅。回想我的文本修改过程,科学假说按照不同的逻辑思路写了四个版本,技术路线图一次次推倒重来,请外专业的朋友看内容、提意见,电脑里版本号从1、2、3、4……到终极版、绝版,才最终形成了精炼文本提交。这一经历也成为我在科研道路上的宝贵财富。一份好的标书应该是“外行人看得明白,内行人看得透彻”,如果您的家里人都能大致看明白标书,那就差不多了。项目申报过程往往有苦有乐,是一段比较系统的学习时间,既是对我们过往研究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几年学术发展的规划。

姜霞:申报国自然也是锻炼一个人能力与意志品质的过程,只要不放弃,坚定地走下去便会有收获。

李玉桃:一方面,坚持科研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是全面综合的,申报项目锻炼写作能力、总结能力,开展学术科研锻炼抗压能力,作学术报告锻炼表达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因为我从事的是基础科研,很难有横向项目,所以能获得国自然经费支持也能帮助更好开展科研工作。

沈昕:对于申请人而言,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每一次国自然的申请是对自身学术水平、语言水平、逻辑水平的综合考验和锻炼;申请书是对过去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也是对研究现状和前沿的了解和把握,更是对研究前景的展望与追求,是学术上的交流。


记者:请您为大家分享一条做好科研工作的建议。

陈雨:留心细节,细微处皆有大文章。

黄攀攀:享受和珍惜沉浸在科研里的快乐。

姜霞:阅读文献最耗时,选准题目是关键,前期基础要积累,个人优势要挖掘,科学问题要凝练,细节最后定胜负。

李玉桃:正如学校国自然基金申报动员大会上所说的,做科研是每位高校教师应尽的义务。我们青年教师不仅要好好干,而且要趁早干、主动干。对年轻人来说,在开始阶段能依靠一个成熟的团队来开展工作会容易些。

沈昕:坚持总会有回报。


上一条:优秀!湖北中医药大学学霸宿舍南4234炼成记! 下一条:【科研路上】②:科研就像是解密,探寻未知的过程是有趣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