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风采 >> 正文

【科研路上】⑱: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获得者陈琛老师:读最经典的书、上最温暖的课、做最接地气的科研

2022年09月23日 19:10 陈琛 

陈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青年项目:基于“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体系研究


记者:请您概括介绍下今年成功申报的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主题及大致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公共课中比较抽象的课程之一,在把握教材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把教材体系转化为鲜活的教学体系是讲好这门课的重要途径。项目围绕这一“转化”开展,把逻辑严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时代正在发生着的问题、国家和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串联成课程体系的“问题链”,最终让学生完整、准确、主动地去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要旨。


记者:此次项目成功申报,您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一是从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实践中找到了研究的“真问题”。二是重视与学生沟通,紧跟最新学术动态与时代的变化。三是系统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如中国史、世界史、中西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法学基础理论、科学技术发展史等,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特点与课题的研究面向。四是离不开学校、学院创造的良好科研条件、领导与同事们的长期支持与鼓励。


记者:您认为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侧重点是什么?可否结合您的项目申报经历,从选题思路、申报准备、标书制作等方面分享经验和心得?

国家社科基金要在前期研究大量积累的基础上申报,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则侧重于研究的时代意识和问题意识。

项目申报要建立在每一年教学总结和反思之上,研究问题要建立在对前期研究的充分把握和对时代的深刻关切之上。制作标书力求简明扼要,运用汉语的逻辑和美感充分表达。


记者:项目申报获批离不开团队工作积累,您和团队成员如何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您认为团队运转和管理中,什么最重要?

首先要确保团队成员的专业领域、年龄结构和研究侧重点能平衡互补;其实要明确分工,围绕同一研究主题,分解目标任务,彼此信任和尊重。


记者:您认为青年教师应如何乘势而上,提高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的命中率?

我认为项目数量是其次,质量是关键。青年教师应沉下心来,宁可坐冷板凳也不去做学术投机。要深刻领会新时代赋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职责使命,并勇于担当。要结合学校特色,明确自身研究方向,持续深耕细作,一定会有成果。


记者:您认为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应该是怎么样的?工作中您如何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所有的教育都是“人性”的教育,所有的人文社科科研都是做“人类社会”和“人”的科研。在教学中把握了学科价值和育人理念,科研中便能寻找到研究的抓手。课堂和学生一直排在我工作的第一位,是我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关注时代需要的理论和最新科研动态,也是上课精益求精的必需。两者不能偏废,应辩证统一。


记者: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在即,在当前顶压奋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您认为作为人文社科学科教师、科研工作者,应如何为学校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读最经典的书、上最温暖的课、做最接地气的科研。新时代的人文社科学科教师应牢牢把握本学科的价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医药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展开有学术担当意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