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杂病的辨治思路与经验
2016-03-31 17:18  

湖北中医药大学 周安方

疑难杂病,又有“疑难杂症”、“疑难杂证”、“疑难病”之称。“症”,症状也;“证”,证候也。但相对“病”而言,临床上对“症”、“证”的诊断并不十分困难,或者对“症”、“证”的治疗并不十分困难;“疑难病”而无“杂”,则非数病同患,但临床上所见的“难治病”常常是数病同患,所以治疗才非常困难。因此,我个人觉得称“疑难杂病”较妥。

1 基本概念

1.1 疑

疑,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惑也疑难杂病之“疑”,从西医学角度来说,就是病因不清、症征复杂、疑惑多歧、难下诊断的一类疾病。从中医学角度来说,就是证候复杂、主次不明、真假难辨、难下诊断的一类疾病。

1.2 难

病程漫长,或病情严重,目前缺乏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不能彻底治愈,或虽有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但取效非常缓慢,而且易于复发,因此要彻底治愈则非常困难。

医学发展到现阶段,尚无有效防治措施的疾病,如克氏综合征;新出现或新发现的疾病,如艾滋病;尚不完全认识的疾病,如恶性肿瘤;收效缓慢、反复发作、病程漫长的疾病,如肾衰竭等。

1.3 杂

杂,就是身罹数疾,或兼夹有多种合并症、并发症。患者常常是数病同患,数证兼夹,且病与病、证与证之间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促发,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其治疗非常困难。

中医临床上所见的疑难杂病,有的不一定是疑、难、杂俱全,故有的是疑而不杂,有的是杂而不疑,有的是难而不疑,但却都是难治病证

疑难杂病的疑难程度不仅取决于患者体内错综复杂的病机和正邪斗争的胜负等因素而且与医生的学术水平和临证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疑难杂病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一是具有相对性,即相对于这一医生可能是疑难病,而相对于另一医生或许就不是疑难病;二是具有动态性,即相对这一病期、这一病证可能是疑难病,而相对另一病期、另一病证或许就不是疑难病。

2 难治原因

2.1 病程漫长

病情呈慢性化发展,不能取得速效,或在短期内难以治愈,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由于在患病初期失治或误治,以致迁延不愈,导致变证丛生,反复发作;或隐患常在,一旦遇到诱因,就会渐渐加重;或初愈之后,未能保养,违反禁忌,使之愈而复发,导致缠绵不愈。有的疾病正气至虚或邪气大实,病根深固病程漫长。如有的阳痿患者,病程在数年以上,四处辗转求医,中西久治少效,病情不轻反重,心理压力巨大,焦虑抑郁交作,加之夫妻关系紧张,造成治疗更加困难。

2.2 数病兼夹

难治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数病兼夹为患,如不育症,可同时患有子虚(包括子弱、子萎)、子痈、筋瘤、精浊、血精;阳痿,可同时患有子虚、脑瘤、消渴、瘿病;消渴,可同时患有翳障、痈疽、心悸、水肿、阳痿;瘿病,可同时患有心悸、眼病、消渴、阳痿。

由于数病同患,其病机非常复杂,常常是数机同在;其证候也非常复杂,常常是数证并存。数病或数证同治,则分散药力,疗效不佳;各病或各证分治,则此愈彼甚,彼愈此甚,疗效亦差。

2.3 形神同病

有的患者四处辗转求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困难,而且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最终使患者身心俱病,身形之病加重心理之病,心理之病加重身形之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久治不愈。

2.4 尚无良法

医学发展到现阶段,仍然有不少疾病缺乏有效或特效的治疗方法与手段,如克氏综合征、前列腺癌等疾病;有些疾病,在早期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以致延绵至晚期,造成多脏受损,甚至多脏虚衰,目前尚无回春良法,因而难以治愈。

3 辨证要领

3.1 辨并病、合病

并病,原指伤寒一经病变未解,又出现另一经的病变,因此两经病证同时存在。这里引申为一病未愈,又出现另一疾病,两病在发病时间上有先后之别,且两病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消渴并发阳痿。临床上治疗并病的原则,是主治原病,兼治并病。

合病,原指伤寒两经或三经同时受邪发病,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三阳合病等这里引申为两病或数病同时发生,在发病时间上没有先后之分,且数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如筋瘤合并子痈。临床上治疗合病的原则,是数病同治,但要分清何急何缓、何轻何重,在治疗用药上当有所侧重。

3.2 辨主病、次病

疑难杂病常常是数病同患,在数病之中,必然有一个病是主病。因此,要善抓主要矛盾,也就是要善抓关键疾病,即影响全局的疾病,抓住了关键疾病,其他疾病就可迎刃而解。如消渴病,对同时患有水肿、心悸、翳障、痈疽、阳痿者,如果水肿是影响机体的关键疾病,那就应将水肿作为关键疾病首先解决。

次病之中,常常是数个次病同患,在数个次病之中,必然有一个次病是数个次病中的主病。因此,要善抓次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影响次要矛盾的关键疾病,即影响次要矛盾全局的疾病,抓住了次要矛盾中的主要疾病,次要矛盾中的次要疾病就可迎刃而解。

如消渴病,对同时患有水肿、心悸、翳障、痈疽、阳痿者,如果心悸是影响机体的次要矛盾中的关键疾病,那就应将心悸作为次要矛盾中的关键疾病加以解决。

3.3 辨主证、次证

疑难杂病往往是数证同患,在数证之中,必然有一个证是主证。因此,也要善抓主要矛盾,也就是关键证候,能影响全局的证候,抓住了主要证候,次要证候就可迎刃而解。如不育症,对同时患有肾虚、脾虚、肝郁、湿热、血瘀等证者,如果肾虚是引起主要矛盾的关键证候,那就应将肾虚作为关键证候首先解决。

疑难杂病常常是数个兼证同患,在数个兼证之中,必然有一个兼证是数个兼证中的主证。因此,也要善抓次要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也就是影响次要矛盾的关键证候,即影响次要矛盾全局的证候,抓住了影响次要矛盾中的主要证候,次要矛盾中的次要证候就可迎刃而解。

如有的癃闭患者,年逾六十,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滴沥而下,勃起困难,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情志抑郁,时而太息,舌苔薄白,舌质暗红,脉沉而涩。对此同时患有血瘀、肾虚、脾虚、肝郁等证者,如果血瘀是引起次要矛盾的关键证候,那就应将血瘀作为次要矛盾的关键证候加以解决。

3.4 辨真象、假象

些疾病在病情的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从而掩盖着病情的真象。临床上最常见的真假证候是真热假寒、真寒假热、真实假虚、真虚假实。除此之外,临床上的某些疑难杂病并非在危重阶段,也可见一些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因此,对于证候的真假,必须认真辨别,去伪存真,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情作出准确判断。

舌苔假象:多为食物染成,如饮牛乳可见白苔橘子后可见黄苔,服中药后可见黑苔,瓜子后可见腻等。此外,打鼾之人则多见黄燥苔。

舌质假象:多为先天生成,可见地图舌、裂纹舌、紫暗舌等。此外,饮烈酒、吃辣椒后可见红舌。

脉之假象:窦性心动过速、心理过度紧张而见数脉者,不一定是热证;窦性心动过缓、经常体育运动而见迟脉者,不一定是寒证;形体肥胖而见沉脉者,不一定是里证;形体瘦小而见浮脉者,不一定是表证。

一般来说,按照常规辨证而久治无效者,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假象。一是要仔细询问是否存在先天生理因素,二是要仔细询问是否存在后天造假因素,三是要仔细了解前医辨证治疗用药情况,做到有真假凭脉,脉有真假凭舌症,舌有真假凭脉症”。因此,临床上对有舌脉假象者,须先舍舌从症,或者舍脉从症,然后辨证论治。

4 治疗经验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所以,对于疑难杂病来说,尤其需要辨证论治疑难杂病既有贯穿于疾病全过程的也有表现为疾病进程中某一阶段的·徐灵胎《兰台轨·序》:“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由生。”徐灵胎《医学源流论·病证不同论》说:“凡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必有数证。”因此,必须坚持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诊治思路。

在辨证论治过程中,除了要依据患者症状舌脉进行宏观辨证外,还要结合患者的客观指标等进行微观辨证,尤其是要结合患者的体检、特检等情况进行辨证,使其辨证素材更加全面、辨证论治更为精准。

在处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关系时,一般要求遵循的原则是“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但对某些难以确诊的病证,可发挥辨证思维优势,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出证候,随证施治。

在中医学的发展长河中,临床学科的发展各不相同,有的临床学科侧重于辨证论治,有的临床学科侧重于辨病论治。有鉴于此,临床上要根据各个学科、各个病证的实际情况,需要侧重辨病论治,有的需要侧重辨证论治,有的则要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4.1 多法联治

疑难杂病患者常有虚实夹杂、正虚邪实、阴阳偏颇、气血偏衰、多脏虚损、湿热胶着、痰瘀互结、寒热错杂等兼夹病机,其治疗也绝非单一治法所能奏效,因此常有阴阳同调、气血同治、补泻兼施、温清并举、表里相合敛散相伍、升降相因、通塞相随、多脏兼顾等多法联用的治法。张仲景开创了多法联用治疗疑难杂病的先河,其金匮要略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的薯蓣丸,用药就达21味。该方融补气、温阳、健脾、养血、滋阴、清热、祛风、理气、活血、止咳、平喘等法于一炉,是运用多法联治的典范。

疑难杂病患者的病机非常复杂,常是多机同在、多证同存。如有的阳痿患者,年过六旬,临床表现为勃起困难,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心烦易怒,时而太息,心胸刺痛,脉沉而涩,舌苔薄白,舌有紫斑。对此肾虚、脾虚、肝郁、血瘀等相兼为患者,为了兼顾各个病机及其证候,其治自当多法联用,而须融补肾、健脾、疏肝、活血等法于一体。多法联治并不是多法杂凑,而是一个在正确辨证、立法基础上的精心配伍组方的诊疗过程当然,在其各法的用药方面,必须根据各个病机的侧重,其用药比重也当有所侧重。

4.2 主次分治

主病、主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次病、次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所以其治疗原则是主攻主病、主证,兼治次病、次证。如肾虚为主,兼有肝郁者,其治则以补肾为主,兼以疏肝,这是临床上治疗疑难杂病的常法。但临床上有时需要采用主次分治的方法,这是使复杂变得单纯的治疗方法。

①先主后次:主病、主证对机体的整体影响较大,必须放在第一步解决;而次病、次证对机体的整体影响较小,可以放在第二步解决。这样分段治疗,有利于各个击破,最终使之痊愈。

②先次后主:主病、主证很难治疗,其疗程漫长,如果首先治疗主病、主证,有可能是主病、主证未愈,而次病、次证却进一步加重;对此,可以首先治疗相对易治的次病、次证,然后治疗相对难治的主病、主证。这样分段治疗,也有利于各个击破,最终使之痊愈。

先主后次、先次后主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个病证之病情俱缓者。因此,在运用此法之前,必须首先明确各个病证之病情的缓急,并坚持急者急治、缓者缓治的原则以确定各个病证的治疗先后。

4.3 久病奇治

对于久治不愈的病证,有的则应另寻他法,就是要在中医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跳出传统的常法,善于应用特殊的变法,也就是说只有“出奇”,才能“制胜”。故明·罗谦甫《卫生宝鉴·舍时从证“守常者众人之见知变者知(智)者之事。”

①久病治肾:明·张介宾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提出“久病及肾”的学术观点。所谓“久病及肾,是指久病影响于肾,导致肾阴肾阳亏虚。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下。由于五脏阴阳根于肾所以五脏的阴虚或阳虚日久皆会影响及肾,导致肾阴不足或肾阳虚衰临床上治疗久病常常从“肾”论治。

至于对补肾药的选择,阴虚者可用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等,阳虚者可用巴戟天、淫羊藿、制附子等,临床上必须分清病之阴阳而权衡用之。

②久病治脾:《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李中梓《医宗必读·脾为后天本论》说:胃气一败,则百药难施。·周之干慎斋遗书·辨证施治“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多矣。”

脾与胃为表里,是后天之本,因此,治疗疑难杂病尤其要注重顾护脾胃、健运中州。至于对治脾胃之药的选择,补脾益气可用党参、黄芪、白术等,健胃消食可用麦芽、山楂、鸡内金等,临床上必须分清脾胃虚实而权衡用之。

久病治瘀:疑难杂病的病邪久羁难去,常常影响气血运行,导致体内气血瘀滞,故有“久病入络”之说。·叶天士说:“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临证指南医案·积聚》);并进而指出:“凡久病从血治为多”(《叶天士医案精华·痛》)。·唐容川一切不治之,总由不善去瘀之故”(《血证论·吐血。故临床上对久治不愈的病证,因其“久病入络”的原因,常常从“瘀”论治。

至于对活血化瘀药的选择,轻者可用丹参、红花、三棱、莪术等,重者可用水蛭、虻虫、地鳖虫、穿山甲等,临床上必须根据病情之轻重而权衡用之。

④久病治痰:疑难病的痰多为广义之痰,即无形之痰,有“变幻百端”的特点。元·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痰》:“痰之为物,在人身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无所不及,百病中多有兼此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也。”故有“百病兼痰”、“顽疾多痰”“怪病多痰”之说。

不少疑难杂病的发生、发展与痰密切相关,因此治痰也是治疗疑难杂病的一条重要法则。临床上对久治不愈的病证,因其“百病兼痰”的原因,常常从“痰”论治。至于对化痰药的选择,寒痰可用制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热痰可用贝母、海藻、天竺黄等,临床上必须根据病性之寒热而权衡用之。

临床上,并非每个疑难杂病患者都要同时治肾、治脾、治瘀、治痰,而是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确定其或治肾、或治脾、或治瘀、或治痰,或数法联合同治。

⑤另辟蹊径:不少疑难病患者经历过数次易医而疗效不佳,对此久治不愈的病证,在分析总结前医得失的基础上采用逆向思维,或曰反向思维,或曰换位思维,进而作出新的辨证诊断,另辟新的治疗途径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之论。如消化性溃疡中医传统按照胃脘痛辨证论治,疗效欠佳;有人按胃疽、疮疡论治,用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生肌玉红膏化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又如临床上治疗耳聋多从肝胆或肾入手,但干祖望教授认为许多耳聋患者与肺卫不和有关,故取宣肺治疗而效果甚佳。

下面仅举验案两例,以说明另辟蹊径之治疗思路。

余治一中年男性患者,三年前因感冒发生自汗,自此之后,汗出逐渐增多,甚则身如洗浴,每日必换衣数次,小便随汗而减少,大便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而缓。前医有从阳虚而治者,有从阴虚而治者,如此三年之久,服药数百余剂,未见半点疗效。思其小便随汗多而减少,当责之膀胱气化失司,州都不利,于是逆而为汗。根据“汗尿同源”之原理,六腑以通为用之原则,投以五苓散加味,利尿以止汗。服药7剂,尿量显著增多,汗出已止大半。再进7剂而愈。

余治一中年男性患者,三年来,每日清晨天未亮之前必须如厕大便,大便稀溏,有排便不畅之感,无腹痛腹胀之苦,饮食如故,小便如常,舌质偏红,舌苔微黄,脉细略数。前医有从肾虚论治者,有从脾虚论治者,有从湿热论治者,服药一百余剂而罔效。思其仅有“排便不畅”之感,又有“舌质偏红,舌苔微黄,脉细略数”之象,考虑为大肠失濡、传导失常所致,治宜“通因通用”,投以增液承气汤3剂,并嘱每天仅于早上饭前服药一次。服药当日下午排便一次,粪质偏稀,次日清晨再未排便,如此连续3日。停药后,每日下午排便一次,粪质成形而愈。

4.4 重剂速治

疑难杂病常常是主次矛盾交错,相互牵制影响,病情呈现发展趋势,治疗极为困难,一般小方、轻剂犹似杯水车薪,很难胜任。因为方小则难以胜任病证之杂,剂轻则难以胜任病证之重,必须急投大方、重剂以挽危厄。大方可以发挥其对多个层次、多个靶点实施整体的调节治疗作用,重剂可以发挥其对重点病理环节实施重点的调节治疗作用,从而有效解除各个病理因素、阻断各个病理环节。故·戴思恭《推求师意·卷之下》说:“药病须要适当,假如病大而汤剂小,则邪气少屈而药力已乏,欲不复治,其可得乎?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火,竟不得灭,是谓不及。”

人类发展至今,已是天变人变病变,因此必须知常达变,做到法变药变量变。所以,对于某些疑难杂病,非重剂、大方难以奏效者,必须适时投以重剂、大方。·孙志宏《简明医彀·临病须知》说:凡治法用药有奇险骇俗者,只要见得病真,便可施用,不必顾忌。临床上对于该用重剂、大方而不敢用者,多是识病识证不准,或者用药经验不足,因此胆量较小。所以,经验丰富的医者,有胆有识,能够做到适时运用重剂、大而力挽沉疴。

4.5 守方缓治

疑难杂病多属慢性顽证,非一方一药所能治愈,由于难求速效,故须徐徐缓图。临床上经过准确辨证、恰当处方之后就要做到效不更方即使在用药后短期内尚未见效,只要经过临床再次评估而辨证准确、药证相符,且病人又无不良反应者,也要敢于守方,善于守方。

反之,若是盲目改弦易辙,频频更方换药,就会造成“欲速不达”甚至导致半途而废。因此,要求医生既要做到有胆有识,有方有守,又要做到胸有成竹,知常达变,如此才能取得良效。当然,是否守方则要根据证候有无变化而定,若是证候发生了变化,其治疗立法、遣方用药自当随之而变。

4.6 中西合治

有的疑难杂病是数病皆难治、数证皆难疗,对此可采取中西合治,各取其长。

①中医辨治(发挥优势,整体治疗):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心身同调、个体化诊疗以及对慢性病、老年病、功能性疾病、原因不明性疾病、病因复杂性疾病等方面的整体调治优势。

②中西分治(各取所长,分别治疗):有些疾病是西医的难治病却是中医治疗之所长,如睾丸生精功能障碍,中医补肾生精治疗效果较好有些疾病是中医的难治病却是西医治疗之所长,如垂体腺肿瘤,西医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因此在临床上,凡是数病同患者,可以根据各个疾病的中西医各自治疗之所长,而分别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或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治疗优势,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③中西合治(集中力量,综合治疗):有些疾病既是中医的难治病,又是西医的难治病,对此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集中各方优势兵力,共同攻克各个顽疾。如恶性肿瘤,可以采用西医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肿瘤,中医扶正祛邪的方法整体调理,共同促使患者机体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下》说:“天下事,我能之,人亦能之,非难事也;天下病,我能愈之,人亦能愈之,非难病也”;“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目前医学发展水平来中医临床各科都有不少疾病属于疑难杂病,这就需要业医者博览群书,不断探索,坚持临床,不断实践。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疑难病变得不疑难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