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方治疗消化系疾病验案举隅
2016-03-31 17:15  

湖北中医药大学 王朝阳 曹继刚 喻小明 丁舟 陈好远 卢威 王康 胡振东

周安方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学术造诣很深,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学习,受益匪浅。今摘其验案3则,以飨同道。

1.大便失禁症案

郭某某,男,68岁。

201234日初诊。患者1年前开始常于增加腹压时有少许稀便从肛门排出;近3个月来,每于用力小便、打喷嚏或咳嗽时,就有少许稀便从肛门排出,每日大便失禁至少发生1次,多则日达4~5次,平时大便稀溏,每日大便1~2次,未见红白冻子,亦无腹痛与里急后重之苦。察其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脉来沉缓,大便常规检查阴性指检肛门括约肌松弛。证属脾肾两虚、中气下陷、仓廪不藏,治拟补脾益肾、升举中气、固摄大肠,方用固肠汤加减,药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炙升麻、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石榴皮、赤石脂。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2311日复诊:患者自诉药后大便失禁明显好转,每日最多失禁1次。效不更方,嘱其再服原方14剂。

201241日复诊:患者自诉药后每天大便1次,粪质成形,已3周没有发生大便失禁,大便失禁得到完全控制。再以上方10剂,煎汤加蜜炼膏调理而安。

:《灵枢·天年》说:“七十岁,脾气虚。”患者年近七旬,而且大便稀溏,肛门括约肌松弛,俱是脾气亏虚、中气下陷之症;肾主封藏,开窍二阴,固摄大便,用力小便、打喷嚏或咳嗽时有少许稀便从肛门排出,是为肾虚失藏、大肠失约之候;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脉来沉缓,都是脾虚不运、肾虚不藏之征。药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炙升麻等补脾益气、升举中气;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等补益肾气、收摄后阴;肉豆蔻、石榴皮、赤石脂等涩肠止泻、固摄大肠。全方合用,共奏补脾益肾、升举中气、固摄大肠之功,药证相应,故收效甚捷。

2.顽固性泄泻症案

张某某,男,48岁。

20111116日初诊。患者6年前开始腹泻,大便稀溏,未见红白冻子,腹无所苦,初起日泻2~3次,进而日泻4~5次,腹泻多在后半夜及上午发生,很少在下午及前半夜发生,伴有神疲乏力,纳谷不香,性欲低下,形体较瘦。服西药诺氟沙星有效,但久服则大便干结、数日不解,停服则又大便稀溏、日便数次;服消积导滞、健脾涩肠等中药,有时初服有效,但是停药即发。患者经常要在夜间起床解便,因此深感不便,不堪其苦。察其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沉而弱。证属脾肾两虚、仓廪不藏,方用固肠汤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石榴皮、赤石脂。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11123日复诊:患者自诉药后腹泻次数减为每日2~3次。效不更方,再处上方7剂。

20111130日复诊:患者自诉药后日便1~2次,大便基本成形,食欲增进。改投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方,7剂。

2011127日复诊:患者自诉药后日便一次,大便成形,腹泻已愈,精神转佳,性欲提高。再处上方7剂,以资巩固。

2012618日,患者因勃起功能障碍而来就诊,诉其腹泻至今未发。

:患者腹泻6年,未见红白冻子,而且腹无所苦,显非积滞之证,故消积导滞治疗而腹泻不停;纳谷不香、形体较瘦,是为脾虚之证,健脾涩肠治疗有效,但停药即发,说明此证并非单纯脾虚。患者性欲低下,神疲乏力,而且脉来沉弱,说明兼有肾气亏虚,单纯补脾,忽视补肾,故初用虽然有效,停药旋即复发。又忆及肾虚之五更泄多发在清晨,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泄泻》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肾为胃关,开窍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之论;十二经脉气血于辰时流经胃经、巳时流经脾经,脾胃之泻常常发于辰巳,而此患者腹泻多在后半夜及上午发生(因患者睡觉时间有早晚,故其腹泻时间不是很定时),说明病在肾脾无疑;患者既无腹中所苦,又无红白冻子,说明此证纯虚无邪。据此断为脾肾两虚,仓廪不藏,故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等补脾以坚肠;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等补肾以固肠;肉豆蔻、石榴皮、赤石脂等涩肠以止泻。三诊时患者腹泻已止,不需继续涩肠止泻,故改用四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方治其根本,使脾肾之气得复,腹泻得以治愈。

3.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病案

梁某某,男,48岁。

201165日初诊。患者于6年前开始胃痛,脘胀,泛酸,烧心,偶有柏油样黑便,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治疗后疼痛缓解,停药后则又复发,近半年来上症加重,伴有消瘦、乏力。刻下患者胃脘疼痛,伴有脘痞不适,泛酸烧心,时有柏油样黑便,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察其舌苔薄黄,舌质暗红,脉来弦细,14C-UBT试验Hp1127 DPM/MmoI CO2,呈强阳性反应(正常值100 DPM/MmoI CO2)。证属胃热生疮、胃气失和,治拟清热敛疮,和胃健脾,方用敛疡汤加减,药用黄连、蒲公英、白及、乌贼骨、煅瓦楞子、姜半夏、枳壳、白术、陈皮、延胡索、白芍、甘草等。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1612日复诊:患者自诉药后胃痛、脘胀、泛酸、烧心等症明显减轻,黑便消失,仍然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效不更方,仍处上方14剂。

2011626日复诊:患者自诉药后胃痛、脘胀、泛酸、烧心等症消失,精神转佳,仍然消瘦。嘱患者停止服药,节制饮食,一个月后来院复查。

2011731日复诊:患者自诉停药后除了消瘦之外,别无不适,复查14C-UBT试验Hp性(65 DPM/MmoI CO2)。由于患者不愿作胃镜复查,因此便处上方10剂,煎汤加蜜炼膏,以善其后。

20111229,患者来院要求冬补,诉其体重增加,没有其他不适。

:患者泛酸烧心,舌苔薄黄,舌质暗红,14C-UBT试验Hp阳性,是胃有热毒,故以黄连、蒲公英等清解胃中热毒;胃及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性溃疡,属于中医学“疮疡”范畴,时有柏油样黑便,则是胃有出血现象,胃府生疮出血,故用白及敛疮生肌止血;泛吐酸水、胃脘疼痛,是胃酸过多、胃气上逆,故以姜半夏、乌贼骨、煅瓦楞子、延胡索、白芍等降逆制酸止痛;脘痞不适、胃脘疼痛,是气滞胃府,故以枳壳、陈皮行气消痞止痛;形体消瘦、神疲乏力,是脾气亏虚、化源不足,故以白术、甘草等健脾以助化源。药证合拍,收效满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