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案医话 >> 正文
肝脾不和,湿邪内阻 (慢性胃炎病)案
2014-10-17 21:06  

患者诉胃脘痞塞反复发作半年余,伴头昏,下肢沉重,睡眠不安,肋缘下隐痛,嗳气,诊断为“冠心病”。近两周来症状加重,遂于秋分前后来求诊。

初诊:证见胃脘痞塞,头昏,下肢沉重,睡眠不安,肋缘下隐痛,嗳气,二便正常。察其舌苔白略厚,诊其脉缓。此为肝脾不和,湿邪内阻所致,法当疏肝和胃,燥湿理气,方拟四逆散合二陈汤减治之。

处方:柴胡10g 郁金10g 枳实25g 白芍10g 法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30g 石菖蒲10g 远志10g 钩藤30g 天麻10g 焦术10g 14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生冷、肥甘厚腻之品。

嘱其注意休息,适当运动,清淡饮食,不适随诊。

服药二周,诸症明显好转。

按:梅教授谓: 肝属木,性喜调达,职司疏泄。脾属土,主运化水谷精微,而奉养周身。在正常状态下,因肝木之疏泄条达,气机舒展,则脾土得以运化不休,必无贼邪之患。若肝气郁结,即成病气,最易克害脾土,因之运化失常,水湿停聚,为肝脾不和之病。患者肝失疏泄,脾气被困,故见胃脘痞塞,肋缘下隐痛,嗳气;清阳不升,故头昏;脾失健运,湿邪内阻,故见下肢沉重,睡眠不安。梅教授用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合二陈汤燥湿理气,配以郁金活血疏肝,石菖蒲、远志祛痰化湿开窍,天麻、钩藤平肝熄风止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