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案医话 >> 正文
邪郁少阳,痰热阻滞(慢性浅表性胃炎)案
2014-10-22 23:28  

患者诉胸骨后、胃脘部灼热隐痛反复二十年,每于进食酸辣、生冷或午夜后发作,泛酸,纳食正常,口和不渴,二便调,既往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近两周来症状加重,遂于冬至来求诊。

初诊:证见骨后、胃脘部灼热隐痛,每于进食酸辣、生冷或午夜后发作,泛酸,纳食正常,口和不渴,二便调,察其舌质红,舌苔中根部淡黄而厚,诊其脉弦,检阅胃镜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此为邪郁少阳,痰热阻滞,痞结于中焦所致,法当和解枢机,清化痰热,活血通络,方拟柴胡陷胸汤化裁治之。

处方::柴胡10g 黄芩10g 法半夏10g 全瓜蒌10g 黄连10g 吴茱萸6g 乌贼骨15g 延胡索15g 郁金10g 炒川楝10g 姜黄10g 青皮10g 当归10g 川芎10g. 7付,日一付,水煎,分三次餐后温服,禁烟酒及生冷、辛辣、肥甘厚腻之品。

嘱其注意休息,调摄精神与饮食,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均,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不适随诊。

二诊:患者告以服药后胃痛频次、泛酸减少,程度减轻,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缓。治既已获效,按上方续服 7 剂,嘱患者注意饮食调理,随访至今,胃痛未复发。

嘱其注意休息,调摄精神与饮食,忌暴饮暴食,饥饱不均,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不适随诊。

按:胃脘部、胸骨后(食管)疼痛固然与胃有关,但与少阳亦有联系。因少阳主胸胁,从经脉而论,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阳胆经,皆从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行于食管之分野。食管与胃,虽然管腔相通,血肉相连,但在人体,因横膈而分为上、中二部,膈上属胸,膈下属胃。故胃痛一证多涉少阳、阳明两经。此类病情较为复杂,间有痰热中阻、少阳经脉不利之变。痰热阻于心下,累及少阳,而呈胆胃不和之势,故见胃脘、胸胁痞结胀满,疼痛,或反酸,或呕恶等症。小柴胡汤治在少阳,病位以胸胁为主。小陷胸汤为痰热阻滞心下、累及胸膈之经方。柴胡陷胸汤中,柴胡、黄芩、法半夏即小柴胡汤去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之辛温甘,配郁金、炒川楝、青皮,意在清泄少阳郁热,和解少阳枢机;全瓜蒌、黄连、法半夏,即小陷胸汤,清热涤痰开结;黄连、吴茱萸相伍,即左金丸,加乌贼骨,增强制酸效果;玄胡、姜黄、当归、川芎活血理气止痛,用之因久痛入络故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