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  教工 |  校友 |  访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中医 >> 正文

中国中医药报:湖北中医药大学实学实干 按下科研快进键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9日 19:24     作者:     来源:      阅读:[]     编辑:党委宣传部

本网讯 近日,中国中医药报6版头条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实学实干 按下科研快进键》为题,对我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推动科技服务基层一线的事迹进行了详细报道。

 

报道全文如下:

7月以来,湖北中医药大学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等相结合,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推动科技服务基层一线。在该校的各个科研平台、实验室里,一支支科研团队日夜奋战,学术成果逐渐显现,让校园充满着“实干劲儿”和“学术味儿”。

担使命 中医药抗疫有良方

接诊患者、收集检测标本、分析数据……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疫病研究所内,一支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温病学专家吕文亮领衔,中青年教师和本硕博各梯队学生组成的科研队伍穿梭在实验室、医院之间,推进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既病防变’理念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一体化疗法研究”项目工作。团队与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省中医院开展合作,为新冠肺炎康复后仍有呼吸系统疾病或有正气虚损典型症状的患者提供免费的体检、中药内服、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健康宣教等服务。

为了总结抗疫经验,该校疫病研究所组织团队编写《新发传染病中西医综合防治策略》一书,目前已完成书稿60万字,预计年底出版发行。同期,团队组织还申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中医疫病理论创新的新冠肺炎防治关键技术及有效方作用解析研究”,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智慧,助力战“疫”。

“疫情紧急时,身边的老师、学长学姐冲在临床一线,让我很受感动。”团队2020级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青年党员闫海琳说:“伟大抗疫精神就在身边闪光,鼓舞着我们以尊重科学的态度持续攻关,做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青年一代。”

下基层 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年龄是认知功能障碍的最大风险因素,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高。该校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岐黄学者”王平教授率领的团队长期致力于健忘、失眠等脑病及老年病的防治研究,于201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补肾化痰益智法对Alzheimer病Aβ级联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今年年初申报项目“从调控EC-CA1神经环路探讨培元健脑安神益智法防治老年痴呆作用及机理研究”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团队发挥交叉学科优势,以神经环路为切入点,在整体动物、秀丽隐杆线虫、斑马鱼等模式生物上借鉴现代脑科学前沿技术,综合运用光遗传学、神经电生理等,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从多层次、多维度解析了“培元健脑、安神益智”法防治老年痴呆及失眠的机理。

为推动科研成果惠及群众,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王平率团队党员教师、青年博士下沉社区,在武汉硚口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岐黄学者工作室”,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咸宁市中心医院、随州市中医医院、利川市民族中医院,针灸治未病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岐黄学者”王华教授率队,每周到医院参与门诊工作,深入基层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义诊等,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中医药专家诊疗。

强信仰 师生奋进科研路

7月1日,在庐山抗战纪念碑前,该校2019级中药学专业全体学生重温革命先辈抗战历史,以特殊的方式庆祝党的生日。在庐山植物园等地,师生开展中草药资源调查,辨认了解常见药用植物,在实践中更坚定了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奋斗的决心。

实验室攻关、企业实习、参加学术会议,2019级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李加好的假期忙碌依旧。7月26日~29日,在导师、该校纳米生物传感中心负责人张国军教授的指导下,她参加了第31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大会,并在会上作题为“PMO功能化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用于快速、免扩增检测新冠病毒”的全英文报告。目前,纳米生物传感中心课题组正在研发由双CRISPR/Cas13介导的石墨烯FET生物传感器,应用后将进一步满足临床高灵敏检测需求,同时避免PCR繁琐的步骤和长达数小时的样本周转时间,能快速、免扩增检测新冠病毒。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校中医药微生物组与营养代谢研究团队充分发挥青年党员教师骨干作用,中医药微生物组党支部对接本科班级,开展“铭记百年党史,培育百千英才”本科生学术导师聘任主题党日活动,党员教师们依托实验室资源,指导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与创新创业工作。白天,实验室热火朝天;晚上,工作区灯火通明,这支40余人的“大部队”目前承担着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重点课题,在中药活性组分及复方防治重大疾病的药理机制、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检测技术研究、中药的肠道菌群转化难题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7月18日,在云南临沧参加完科研项目启动会的团队负责人刘洪涛教授马不停蹄地赶回武汉。平时,除参加项目申报和对外交流,他几乎每天在实验室,以身作则,或俯首查阅文献、批改论文,或行走在实验台前,查看学生的数据分析是否准确,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为培养青年学生科研兴趣,该校药学院鼓励本科生大二起进实验室、跟课题组,青年教师徐黎、邱振鹏借此将一批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招入麾下”。2019级中药学3班本科生翟艳珂进入实验室一年不到,已随团队凭借项目《高效率红光磷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斩获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扶产业 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创新动力,该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和研发平台作用,积极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研发、技术推广、资源普查等工作,制定行业标准20余项。教师们以田间为课堂,把论文写在祖国广阔大地上,将先进技术带到基层一线。

9月19日,在湖北通城县马港镇金山村裕丰生态农业种植基地,湖北省道地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该校中药生态农业团队负责人刘大会教授正指导药农们采挖天麻。药农何敏2016年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贝母、玉竹、黄精、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初具规模。今年,在刘大会指导下,何敏试种天麻,以营养棒替代传统的原木,成本降低,种植周期由原来两年缩短为一年,产量提高了5倍,亩产销售收入20万元左右。暑期,刘大会还带领师生先后赴广西、海南及湖北等县市中药材产地实地调研、指导,将先进种植生产技术带到基层一线。

地处湖北西北的神农架林区生态资源丰富,道地药材品种多。该校与林区共建中医药产业研究院,该校中药资源评价与组学研究团队负责人刘义飞研究员兼任研究院院长,他坚持每月驱车带队前往神农架,下乡调研走访,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和产品研发工作。湖北籍创业人士王涛想回家乡投资种植中药潜力品种淫羊藿,但对怎么育苗、在哪种植毫无头绪。刘义飞得知后,陪他在乡下跑了3天,看地形、水源,测阳光郁闭度,最终选定了育苗和种植地点。目前,王涛的淫羊藿种植面积已达300多亩,5年内计划发展到一万亩的规模,可预期经济效益上千万元,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刘义飞说:“产业服务之路一如神农架的深山之路,虽崎岖但终须有人去攀登,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应义不容辞冲锋在前。”

硫黄熏蒸会导致药材残留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传统水浸泡脱硫则会使药材有效成分流失,如何脱硫且不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在湖北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内,实验人员对照企业列出的“问题清单”,针对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中的“卡脖子”问题,进行重点攻关。9月24日,该校中药炮制研究团队一行来到湖北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走访,与生产人员座谈交流。团队负责人刘艳菊教授表示,未来将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相关报道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湖北中医药大学:实学实干 按下科研快进键

 





上一条: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报道我校第二届普通话•中医药经典诵读大赛

下一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湖北中医药大学举行校园模拟求职大赛



关闭